中文版 | English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实战演练,“救”在身边

——宜昌长航医院“救在身边”第二期应急救护暑期公益训练营成功落幕

本网讯(记者何昌健 高旻 通讯员涂青青)7月21日8点45分,由宜昌长航医院和宜昌红十字会联合主办的“救在身边”第二期应急救护暑期公益训练营在宜昌长航医院多功能内正式开课。

据悉,上周六举办的“救在身边”第一期活动在社会上反响热烈,截止7月20日,报名人数已突破60余人。为了让每一位来到现场的同学都能熟练完成心肺复苏实战演练,主办方将参与人数控制在38人以内。同时,针对没有能来到现场的同学及其家长,宜昌长航医院今后将进社区、学校开展“救在身边”活动。

宜昌长航医院健教部主任黄松说:“我们开展本次公益活动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孩子掌握应急救护知识,让这些孩子们在保障其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培养正面的帮扶救助意识,锻炼孩子们在应急救护方面的能力,充实自己,造福社会。正如这些同学的家长们所说的,这次训练营学到的内容,对今后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亲近青少年生活让学习趣从中来

  “我们说,救人要首先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判断被救者是否还有生命体征。如果看到一个躺着的人就跑过去进行心肺复苏,那万一人家只是躺在路上休息怎么办?”活动主讲人杨松主任在讲解如何进行应急救助的正确顺序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给同学们听,他说:“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笑声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轻松的掌握这些顺序”。

  在本期活动现场,杨主任主要针对青少年几类常见的意外伤害,如:气道梗阻、溺水、触电、严重创伤等方面,来告诉现场的小朋友遇到这些危险的正确方式、方法。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杨主任还强调:同学们应该学会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救人等贴近现实的问题。

  杨主任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来,青少年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是青少年的思维又比较活跃,想要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不仅需要将理论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更需要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掌握急救知识。”

  青少年成长教育家长们身体力行

  在当天的活动活动现场,两位受伤的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签名处,不少家长赞叹孩子的勇气可嘉。现年13岁的魏同学因为胳膊受伤,因为活动现场需要进行实战演练,本来考虑放弃这次机会的他,在爸爸的鼓励下坚持完成了全程的活动。

  魏同学的爸爸说:“这些知识我们今后都用得上,虽然今天他的胳膊有点不舒服,但是我还是让他仔细看别的同学怎么做的,最后让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亲身体验,这样他才会明白哪些地方有欠缺,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金东方小学的10岁女生谭同学,也因一次意外擦伤了右腿膝盖,但是她还是不停的尝试单膝进行心肺复苏,虽然最终因为伤口问题不得不放弃。但是,小女孩的妈妈还是身体力行,亲自上阵,认真完成心肺复苏的所有环节,一方面从精神上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从行动上都告诉孩子克服困难,勇敢向前。

  普及青少年应急救护知识将“救在身边”进行到底

  无论从本次活动的参与人数,参与范围还是反馈意见,都充分肯定了宜昌长航医院举办的“救在身边”两期暑期公益训练营取得的骄人成绩。怎样从瞳孔大小判断生命特征,什么是黄金救援时间,急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在“救在身边”的课堂上得到了正确的解答。

  很多学生和家长反映:应急救护知识在孩子们的眼中大部分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几乎没怎么实际操作的条件,这也让“纸老虎”停留在了孩子们的概念中,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往往不知所措。而活动的特色在于,让同学们有动手的能力,可以亲自参与其中。

  虽然,两期的课程很短暂,进行现场学习的同学也只是一小部分,如何让“救在身边”这一项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公益活动继续开展下去?我们在宜昌长航医院寻找到了答案。宜昌长航医院已经开始与社区、户外活动社团、三峡大学等社会、学校组织进行沟通,预计在下半年将继续开展此类公益活动,让更多的宜昌市民受益。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