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院前急救发展需要,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医护人员的航空医疗救援理论和技能水平,5月23-24日,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举办了“2013年全国航空医疗救援研修班”,受到各方关注,来自全国七个省市急救中心和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于2012年引进了航空医疗救援模拟训练舱,开展了航空医疗救援培训项目。项目引进了国际规范的航空医疗救援管理和技术课程,包括: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发展;城市航空医疗救援探索与实践;固定翼医疗转运经验分享;航空医疗救援临床病生理特点;航空医疗救援困难气道的处理;航空医疗救援流程设计与控制;航空转运的医疗准备与评估;航空医疗转运危重症案例分析;孕妇的直升机救援现场伤者快速评估;直升机航空运行特点;直升机救援现场伤者快速评估联系;航空医疗救援与转运模拟案例:多发创伤、呼吸衰竭、心血管急症等。(图为中心采用3G智能孕妇模拟人在进行模拟孕妇的航空救援演习)
此次培训为今后在北京开展常规化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人才基础,同时也为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工作的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做出了有益尝试。
背景链接:
航空医疗救援具有快速、高效、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它整合了航空学、急救医学、医疗调度指挥、陆地转运等多系统的专业精华,对从业的机构、人员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开展了航空救援工作的尝试。在“5·12”汶川地震救援中,我国共出动飞机、直升机428架,实施抗灾救援飞行8000多架次。“4·14”青海玉树地震和今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大地震中航空救援也体现了独特的优势。但是目前在具体救援工作中也暴露出航空医疗救援体制不完善, 缺乏合理的救援管理制度、专业的救援队伍和系统的航空医疗救援技术规范。
信息来源/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