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学急救知识 安全过暑假
启动“暑期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
大江网-信息日报  发布时间:2013-06-17 06:34

  “叔叔,被困在电梯里怎么办”“被蛇咬伤了能立刻跑开吗”“桥下积水为什么是危险的”“家中着火应该怎么做”……14日,在本报发起的“暑期安全教育进校园”课堂上,红岭学校和南京路小学的孩子们踊跃提问。当天,本报邀请南昌人防蓝天救援队和曙光公益急救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走进这两所学校,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寓教于乐的安全常识课。

  关键词:溺水

  确保安全 抓住黄金4分钟

  14日上午,本报“暑期安全教育进校园”第一站走进了红谷滩红岭学校。该校位于红岭花园附近,毗邻红角洲高校园区,周边自然水域较多,每年校方都会对学生们宣讲暑期安全知识,提醒学生们不要随便去自然水域戏水游泳。

  10时许,该校三、四、五年级的同学们聚集在多媒体教室内,认真听讲座。“小朋友们,当突发灾难或者发生溺水情况时,同伴生死攸关,应该怎样自救与呼救呢?”曙光公益急救培训中心的吴老师首先发问,同时针对暑期少年儿童很可能瞒着家长结伴去周边不明水域游泳戏水,从而可能发生溺亡事件进行了重点讲解。

  “在溺水等事故发生后,如果发现伤员心跳、呼吸骤停,这时就要考虑采取心肺复苏或人工呼吸。”吴老师说,救护前一定要确保伤者和自身的安全,将伤者搬到平坦的硬质地面上,保持镇定、大胆细心。紧接着,吴老师搬出一个橡胶模具人,教大家施救方法,孩子们当场模拟起来,并且第一次了解到“救人黄金4分钟”的概念。

  “双手手掌根部重叠,十指相扣,双臂伸直,利用上身的力量用力按压伤者胸骨。”一开始,孩子们没掌握节奏,老师便放起了《喜洋洋》的音乐。跟随音乐,孩子们慢慢找到了“感觉”。

  千万不要到不明水域玩耍

  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多发生在暑假、周末、节日或放学后;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多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游玩的过程中,有的是结伴下水游泳溺亡,有的是为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讲到这里时,南昌人防蓝天救援队队长单元平特别提醒所有同学:“千万不要擅自或与同学结伴到江河、水库、池塘、工地水坑及其他水深状况不明的水域游泳、玩耍。如果想游泳,最好到有专业救生员的正规游泳馆,或有熟悉水性的成年人带领。下水前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一定不能在此游泳。”

  另外,即使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游泳前也要做好预防抽筋等各项准备工作,游泳技术一般者不要进入深水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溺亡事件发生。

  关键词:火灾

  先拨打119不要贸然跳楼

  “叔叔,要是被困在电梯里怎么办”“被蛇咬伤了能立刻跑开吗”“桥下积水为什么是危险的”“家中发生火灾应该怎么做”……南昌人防蓝天救援队队长单元平开讲时,小朋友们纷纷提问。

  单元平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针对小朋友们可能面临的危险,分门别类地提出问题,让小朋友们自己相互补充。“家中发生火灾时应该注意什么?”“应该用打湿的毛巾捂着口鼻”、“不能乘坐电梯”、“应该爬着前进”……单队长对小朋友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告诉了小朋友们不知道的一些知识。“首先要拨打119报警,在火势小的时候,可以披上浸湿的衣服或毛毯冲出去。在浓烟中逃出时,注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楼层较高时,不要贸然跳楼,挥动鲜亮的衣物求救……”

  针对出现煤气泄漏、毒蛇咬伤、地震、烫伤等情况下的救护知识,小朋友们参与讨论,单队长随后一一解说,加深了大家的认识。

  关键词:旅途被困

  尽可能告诉救援者准确信息

  2个多小时的讲解,让小朋友们受益匪浅。下午,本报“暑期安全教育进校园”第二站走进了南京路小学。具有丰富户外运动经验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大猫”,向五年级的学生们讲解了一些户外救援知识。

  大猫先例举了不少“驴友”在旅途中迷路紧急求援的一些案例,然后让小朋友充当被困者,自己充当救援者,进行现场通话模拟。通过模拟,大猫告诉大家,在户外求援时,要尽可能告诉救援者准确的信息,诸如出发时间、地点、方向、食物情况及需要的帮助,还补充了与救援者保持固定时间通联的重要性,以便对方更容易找到被困者。通过模拟,很多小朋友能准确表达出相应信息了。

  提示:需要暑期安全讲座请联系本报

  6月下旬,中小学将统一放暑假。如何在假期保证孩子安全,是令人关注的话题。如果您所在的学校和单位需要暑期安全知识讲座,请联系本报,我们将安排“暑期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普及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而又安全的暑假。

  联系电话:0791-86849684、15979039030、13870651166。

  ■记者胡永继、沈澈清/文 袁征/图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编辑:(王世强)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