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7月听闻的落水事件似乎特别多,13日《90后大学生3跳黄河救人》,6日《两名男童暑假第一天溺水身亡》,5日《老人纵身入水托起5岁男童》、《年轻女子跳河众人合力搜救》……当此类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在焦灼中只有一个希望“挽回生命”。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副主任牛君义、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主治医师张志峰分别表示,对于心跳骤停的发病者,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前5分钟,只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90%的患者能挽回生命。但在采访中许多人对于急救只停留在看过、听过但没操作过并不会操作的尴尬境地。对此牛君义、张志峰均表示在急救方法中一些急救措施是非医务人员不可操作的,但心肺复苏只要经过学习培训,所有人都可操作,而且是很有效的急救。
脉搏判断
近日,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人们对近日发生在满都海公园老人纵身入水托起5岁男童的行为拍手叫好,但被问及“你会怎样救男童”时,人们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跳下水尽力抓住男童往岸上拽。至于期间的细节问题,跳水前脱不脱衣服、下水后是抓住手还是抱住腰、上岸后先控水还是心脏按压等,人们大多没有在意,也不清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62岁的救人者常滨听到呼救后没来得及脱掉身上的衣服翻越湖边栅栏跳入湖中,将男童拖上岸后,常滨已精疲力尽,浸水的衣服十分沉重,周围的市民竟然无法将他拉上岸。常滨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啥也没想,看见那个小孩掉进水中,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把他赶紧弄出来。”随机采访中许多市民认为在那样的紧急情况下跳水救人是最要紧的事儿,脱不脱衣服无关紧要。同时人们坦言,从媒体上看过、听周边人说过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止血等急救措施,但从没实践过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市民陈先生就说:“在大学的辅修课里有学过心肺复苏,但从来没实践操作过,所以如果实践操作,我不敢保证方法正确,只能是试一试。”
对此,牛君义说,要保证自身安全并有效救人就一定要了解、掌握其中的细节,尤其在面对溺水、触电、心梗等突发事件时。
“为了有效施救,救人者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境下开展施救”,张志峰说,当人们穿着衣服在水中时阻力要比不穿衣服的阻力大,有衣兜的衣服在水中阻力尤为凸显。其原因在于入水后衣服大量吸水,尤其衣兜位置会灌入满兜水,这会加大人在水中的重量。比如光腿在水中行走就会比穿着长裤在水中行走轻松些,所以入水救人时一定要在会游泳的基础上先脱衣服后救人。
说罢了救人者再看溺水者。溺水者在水中会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会本能地挣扎,这种挣扎力量大,所以水会大量灌入衣服内并加快下沉速度。在这样的情境下牛君义建议施救者要尽量告诉溺水者不要乱动,因为此时溺水者的求生欲望强,挣扎的力量要比平日大,严重时会将施救者拽入水底。这也是民间所传,如果溺水者挣扎不停,施救前要先将其打晕的原因。施救者在水中救人时托人的部位最好越高越好,最好的部位是溺水者的头部,一方面保证了溺水者头部在水面上正常呼吸,另一方面便于施救者双腿单手游泳;其次托人的部位是腰,就如《90后大学生3跳黄河救人》的邢二朋在跳入河中救人时用胳膊夹住落水者的腰,切忌在落水者挣扎时面对面托落水者的胳膊。
除了对溺水者施救有救助细节,其他突发事件也同样。比如对触电者切不可直接用手拉拽,一定要使用绝缘体的物件使触电者断电。在车祸事故现场一定要在事故现场周围百米处放置事故警示标志,不可随意搬动伤者,处理外伤时要用硬物固定等。
溺水、触电、心梗是牛君义和张志峰在临床中常见的较高发的猝死原因之一,他们说脑血流中断10秒钟即出现可逆性脑损害,中断5分钟能量代谢完全停止,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再经数分钟就进入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30分钟,心肌、肾小管细胞发生无法逆转的病理损害,所以心脏骤停抢救分秒必争,心脏骤停前5分钟为抢救黄金时间,抓住这样的抢救时间,90%的伤者可挽回生命。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心肺复苏是人们最熟悉的抢救方法之一,可经过训练、有过实施经验的人不多。
在生活中心肺复苏被大多数人理解为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牛君义认为可以如此简单理解,但具体讲心肺复苏是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作的抢救治疗。就溺水、触电、心梗情况来说,患者或伤者较易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此时需要第一时间抢救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在心肺复苏急救前,要对溺水者进行控水,对触电者断电,之后溺水、触电、心梗的急救方法一致。首先在不超过5秒的时间里紧急评估伤者神志是否清楚,有无气道阻塞,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评估时可看、听、感有无呼吸,将头靠近患者头部侧看伤者胸部有无起伏,将耳朵贴近伤者口鼻,听有无呼吸,用脸颊感觉患者有无气息;检查脉搏时,用食指及中指找到伤者颈部中央位置喉咙处,沿着一侧下滑1到2厘米,微压来感觉伤者有无脉搏。如若无呼吸、无脉搏即展开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期间,牛君义强调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在胸按压时,如呼吸道通畅,可有气流通过咽喉产生短促的哈气声,如无此声有可能呼吸道梗阻,如呼吸道阻塞缺氧将更加严重,复苏困难,不易成功。呼吸道梗阻有以下原因,胃内容物反流咽部阻塞气道,在心脏骤停时,食管平滑肌,括约肌松驰,在人工吹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肺内,另一部分气体进入胃内,反复大量吹气致胃内压力增高,腹压增高,使胃内容物返流入口咽部,吸入气管,阻断通气;体位摆放不正确,在心脏骤停病人,舌根后坠,贴于咽后壁阻塞气道;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异物积聚,阻塞鼻咽、气管。要摆好体位,抬头仰颏,使舌根前移,离开咽后壁畅通气道,随时用手清除鼻咽、气管内分泌物、呕吐物或异物。
张志峰将双手叠压,掌心向下,手指交叉扣锁后说:“ 这是胸外按压的手势,按压时肘关节要伸直,使臂力由双手掌根部传至患者胸壁,这样按压掌根不易滑动、省力,而且能减少肋骨骨折、肝脾损伤并发症。”接着他指着模拟人胸骨中下1/3处说:“这是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正确、快速、连续胸外按压是复苏成功的保证。”
张志峰介绍,胸外按压既有人工循环的作用,又有人工呼吸的作用。心脏骤停时,心脏肌肉停止收缩,处于舒张状态,各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在胸按压时一部分血液反流心房,一部分被挤入动脉,胸内的血液被挤向胸腔外的血管,按压解除,胸内压降低,血液回流心脏。按压所形成的每次脉搏搏动输出量较小,所以只有提高胸按压频率才能提高心输出量,保证心、脑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按压频率应在80至100次/ 分。对于人工吹气,切忌吹越多越好的想法,因为在胸按压时胸腔缩小,胸内压增高,肺内气体被挤压而呼出,停止按压时,胸廓依靠自身弹性回复原状,胸内压下降,因抽吸作用,肺被膨胀,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内,如呼吸道通畅,规律的胸外按压即形成了潮气量样呼吸,增大按压频率,可提高每分通气量,故气道通畅,可不必反复大量人工吹气,反复吹气将影响按压频率。
了解了知识方法,可没有专业实践、学习的地方是人们所愁苦的。对此,张志峰说在没有专业的培训基地的现状下,市民可找模拟物练习按压手法和次数,在自己的身体上找按压的位置。最后张志峰强调,徒手胸外按压过程中要注意,按压快速有力,80至100an次/分,确保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一次心肺复苏循环,30次按压然后2次通气,5次循环为2分钟。
急救
多数人眼看过耳听过手没动过
外创伤时可利用的衣物
心肺复苏
位置手法力度有讲究
外创伤时的搬动
救落水者
先脱衣后入水托人有方法
心脏复苏按压手法
学会心肺复苏
90%伤者生命能挽回
责任编辑: 天海川